阅读历史 |

第 217 章 夏史·本纪第五(2 / 2)

加入书签

老农竖起大拇指:“后生会吃!”

他又道:“还有!后生我跟你说,这一地的

薯藤扎成把,能挂满一屋檐,阴干之后,猪能吃到来年!我家里以前都不敢养猪,人都吃不够,哪里敢养猪啊!现在好了,那猪吃了薯藤,老长肉!我们现在都管这玩意儿叫猪草!猪吃不完就给人吃,红薯藤煮稀饭也不赖。”

许烟杪好奇地问:“红薯藤好吃吗?”

老农说:“怎么可能好吃嘞!那是给猪吃的,人不是饿得发慌了一般都不会吃。之前我们村有个体弱的,多吃了红薯藤,发病泻肚,差点就去了。”

许烟杪感慨道:“人没事就好。”

老农吃完饭,继续下地干活,许烟杪蹲在旁边看,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了:“我能试试吗!”

……

皇宫,吏部衙门。

一众官员看着许烟杪扶着腰摇摇晃晃进来的样子,表情震惊:“许郎,你这是怎么了?!”

许烟杪咳嗽一声:“没事。”

【应该没人看得出来我是种地扭到腰了吧。】

【种地果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种的。】

吏部官员们立刻,低头的低头,转身的转身,拿文书的拿文书……

憋住,不能笑!

许烟杪又在心里嗷呜嗷呜地叫了两声,揉了两下腰,一瘸一拐地去自己桌上拿了公文,送往东宫。

路上。

皇子皇孙们开始学习的书院里,五皇孙高钥用外衣衣袖擦了擦干涩的眼睛,眨了眨,正要继续听课,眼尾一扫,看到一个很好看的青年站在后窗窗外,抱着一沓公文,好奇地看他们上课。

……难道,是爹经常提到的许烟杪?爷爷身边那个天字一号大宠臣?

——当时就是身体一激灵。

高钥坐得更直了,眼珠子滴溜溜地转。

突然地,他一起身一拱手一弯腰:“夫子,学生这两日读书,有一问想请夫子解惑。”

给这群皇子皇孙上课的翰林心里咯噔一下,生怕这些小祖宗要给他找事:“殿下请说。”

高钥又是一拱手:“学生学《论语》,发现‘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’此句,竟有三种释意。”

高钥:“有大儒言,孔子此句释意为:学习异端邪说,乃是祸害。”

高钥:“然而又有大儒言,如此释意未免将孔子想得太心胸狭窄了,此句本意应当是: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,祸害就可以消灭了。”

高钥:“还有大儒言,此句意思是:刻意去攻击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思想、学说,为害极甚。”

高钥特意面露疑惑之色:“怎一句话有三种意思?究竟哪个意思才是正确的?”

给他们上课的翰林满脸木然。

小祖宗果然给他找事了。这三种释意千百年来争论不休,便连朝堂上都无法统一,一家执一家的观点。

——毕竟,自古以来,文无第一武无第二。而且,注解孔子的话的人多如牛毛,各家各派争执不休,有一千个人学习孔夫子的话,孔夫子的话就有一千种意思。

他若是公开支持一家,而且还是在皇子皇孙的课堂上,他能被另外两家针对死。

但如果一声不吭,他能被陛下针对死。

翰林呵呵一笑,心底焦虑,眼中便也透出些许忧郁:“这三种……”

也罢,伸头一刀缩头一刀,这辈子很快就过去了!

翰林一咬牙,就要挑着自己喜欢的那句注释说出来了,却见那皇孙捏着笔杆子,抬高声音又问了一个问题,仿佛生来就不知什么是适可而止:“不管这三种是哪一种意思正确,学生还想问,其中异端指的是什么?”

翰林喉咙一阵发痒,甚至想当场吸个鼻烟。

还能指什么?众所周知,儒学以外的,都是异端。

以前说这话还好,但现在诸子百家不少人跑海外宣扬自己的学说去了。逼急了人家直接不回来,陛下能削死他。

五皇孙问这个,到底是为了什么?!

没等他说话,皇孙再次发问,如同连珠炮:“学生知道,在过往,异端指的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,但如今华夏已不仅仅着眼于陆地,更是试图文扬海外,还视百家为异端,岂不是让外人笑话?这异端,该是诸子百家为异端,还是海外,他国教派为异端?”

一番话,问得夫子冷汗淋漓,脸黑若锅底。

问得许烟杪在窗前站了小一会儿,才继续去东宫送公文。

老皇帝知道了这件事,似乎很意外:“你说的是真的?”

自从寿王逃课后,锦衣卫就被安插到学堂附近盯着这些皇子皇孙的学业,此刻,他事无巨细地说了一下当时的场景,而站在窗外小一会儿的许侍中,仿佛只是这场景里随口一提的几句话。

老皇帝平静无语。

第二天,天统大帝下了圣旨:“今立太子宪第五子,皇孙钥为皇太孙。”

满朝哗然。

太子震惊了:等等,亲爹才刚知道自己哪个儿子当太孙了,这正常吗?

许烟杪也震惊了:【老皇帝什么时候决定的,我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?我的政治敏感程度已经差到这个程度了吗!】

高钥本身更是瞳孔地震了。

他确实是在有意讨好许烟杪,故意在对方出现时显露自己的政治倾向,但这效果是不是太显著了一些?他本身只是想让爷爷更喜欢他一点啊!

……帝,讳钥,太宗五子也,母妃吴氏。(太)(祖)得知许烟杪立窗前,听帝三问,命立为皇太孙……

——《夏史·本纪第五》!

↑返回顶部↑
精品御宅屋m.yuzhaiwu.vip

书页/目录